发布时间:2025-10-15 18:02:57    次浏览
10月27日,北京工业大学主办,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协办的“2016京津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及北京印刷学院等14所京津冀地区高校领导、创新创业工作负责人、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及新创企业代表齐聚北工大,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主 题 报 告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莉鑫作了题名为“为构建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贡献力量”的主题报告。她指出,北京大学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时,突显四方面特点:一是注重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实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科技支撑强化三者并行;二是扎根中国,加强与政府及国内企业的合作,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与孵化;三是面向国际,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创新创业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引领未来,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发展模式和路径,为大学生及全社会提供创新创业专业指导。她强调,在当前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下,高校应发挥自身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探索协同创新的机制,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林成涛作了题名为“清华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创业一定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这样的创业项目才是有竞争力的项目;学生勇敢的创业热情需要鼓励,但是光有创业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指导学生客观地看待创业并把握创业条件;从社会层面看,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一系列制度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体系中放开手脚,大胆创新,从失败中逐渐总结经验,逐渐收获成长,并逐渐走向成功。他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工作,它是学校从院系到部门,从学生到教师共同的责任,需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完成。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颖琦教授作了题名为“基于思想和行动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主题报告。她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到底应该教给学生哪些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教给学生的是对于失败的态度,创新创业最需要的一个态度就是宽容失败、鼓励失败,经历失败是在累积迈向成功的资本,当然,鼓励创业失败不等于创业一定要经历失败,而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足够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创业过程中避免掉入陷阱,成为创业大军的胜出者。她强调,创新创业的主体是学生,我们老师要做的事情不是替学生去实现想法,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大胆尝试,勇敢地迈出实现自己想法的第一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睿作了题名为“厚植土壤,打造科技产品导向型创新创业体系”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打造适当的氛围,像往常一样只局限于创新比赛是不够的。为了能让同学们有更多的创新创业的机会,北航提出了三结合创新教育体系,即:教研平台与教学平台相结合,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同时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主要负责获取最新创业创新的新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同学创新创业、联系企业公司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专业导师团队进行创新创业等。值得一提的是,北航“全链型”创业培训活动保证周周都有创业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资金、资源、精力;月月都有创业沙龙——企业家现场说法,传授经验;年年都有创业训练营——实时模拟当代社会的创业环境。刘睿表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将着力打造更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更加轻松。 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臧宇作了题名为“农业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思考与探索”的主题报告。她指出,想要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就势必要对现在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农大通过在学生学籍、学分认定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在本科期间进行一次创新创业项目;同时运用大量的创业实证,教会学生研究分析市场设计创业方案,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激化学生创业动机。经过不断的摸索,农大建立了“金字塔式”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在塔底的是精神与意识,即首先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这是创业之本;进而是方法理论,主要通过学校的课程学习与企业家的经历传授;在塔顶的是全真实践,创业是探索性的行为,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通过到实践基地进行创业模拟,能收获到宝贵的创业经验。臧宇表示,创业永远在路上,农大的发展也永远在路上,希望农大能引领更多的学子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的践行者!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郎春晖作了题名为“创新改变中国”的主题报告。她指出,数据足以表明,中国是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成绩,与中国各大网络公司从无到有,不断创新、慢慢崛起是分不开的。正是这样的创新,带来了中国经济的极大发展,更是为下一代提供了便利的创新创业条件。作为一个投资人,郎春晖表示自己将会把今后的投资方向定为和民生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她建议并鼓励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项目时也要心系国家民生,这样才能得到人民和政府的支持。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刘奎颖作了题为“突出‘工学并举’特色,搭建‘工学坊’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报告。他指出,每所高校都要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河北工业大学在深刻思考如何让学生产生创新创业创意、如何让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涌现等问题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学生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开设诸多创新创业选修课,并把创新元素引入学生成绩评判之中。学校开展了“三三五”工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系统地从创意产生到真实实践全过程引导指导学生;结合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建立了大型的创新创业基地,注重培养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营造开放、自由、共享的创新创业环境。 北京建筑大学校团委书记、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朱静作了题为“创新领校,提升创新创业育人质量;融合联动,构筑创新创业系统工程”的报告。她指出,当前大学生特点的新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渗透等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向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进行,而不是尝试!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建筑类高校,北京建筑大学开创性地整合了全校创新中心、众创空间、创新团队、创业社团等多种元素,在大兴校区和西城校区提出了“建设双创校园”的理念,绘制出“双创地图”。学校创新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双创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搭建共享平台,整合全校资源,打通培养链条,让双创理念无处不在、学生更好成长。 河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晓华作了题为“创新融合、多措并举培养双创型人才”的报告。她指出,高校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最核心的任务是教育,最需要做的是把创新和创业的种子种到每一名学生的心里,等待内外时机合适时,它自然会生根发芽。为此,大学最应该注重的并不是创业率的高低,而是真正让多少学生拥有了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河北科技大学坚持以项目为牵引,鼓励学生围绕专业创新创新,以兴趣为导向组建学习型组织;把各类竞赛纳入教学内容;拉长培养链条,努力将学生作品转化为产品。学校推行学生主导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选课程、自主学习、参与真实项目、注重过程评价,提升课堂的灵活性和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学校还积极打双创生态环境、搭建多项平台支撑推进双创型人才培养。 天津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津作了题为“创新启迪智慧,创业成就梦想——天津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报告。她指出,高校应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创业的激情。天津工业大学抓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构建多层级、模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校设立通识课,通过网络录课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并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课程群,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学校还通过实施启迪思维“夏令营”、创新创业专业俱乐部、教师科技项目招募、“一院一品牌”竞赛组织、创新创业驯良项目等措施,积极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提供创客空间和展示平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创业科主任刘玉威作了题为“发挥学校优势特色,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报告。他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友办、产业办等部门联合设立了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同时和人事部协调开展了创新创业师资培训,聘请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学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努力,在2015年开设了“机器人特长班”,面向各个学院招募教师和学生,目前特长班15、16级学生已达百人,这些学生在机器人制作和应用创新方面皆受益良多。同时,学校也积极承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开设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建成作了题为“学以致用、服务首都——北京联合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报告。他指出,北京联合大学对创新创业教育解读独特深入,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其基础使命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基础素质,重要使命是面向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提供专门化、针对性的培养。学校提出并实施了四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完善创业指导服务、落实组织实施,形成改革长效机制。此外,学校积极设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断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队伍,近年来在创业创新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果。 北京工业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赵淼作了题为“协同创新、内涵发展,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的报告。她指出,北京工业大学针对创业创新教育实施四项工作举措:一是通过设立广谱式、专业式、融入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设就业创业系列慕课课程,开展创新创业管理方向辅修课程,开发创新创业研究项目等措施,做到层次分明,交叉融合,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二是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宣传月,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团开设创新创业公开课等措施,做到分类指导,贴心服务,完善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三是通过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资源建设,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等措施,坚持产学结合,开放共享,打造创新创业实训孵化平台;四是通过加强创新创业信息化建设,搭建网站、APP及公众号组成的全方位宣传平台,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打造“一杯三赛”品牌等措施,坚持强化实践,个性引导,营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来 源:新闻中心图 片:刘晓迟、邓伊楚文 字:续日、廖思涵、甄云、赵艳阳责任编辑:卜晓明、刘潇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哦~